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175中文 >> 生活在明朝 >> 第43章 峰回路转

第43章 峰回路转 2/2

苏士贞看她把小匣子往自己怀中揽,笑了下,却不阻拦。而是坐下来,细细说起当年汪家舅爷借银子的事儿。那是崇祯末年,整整一个冬天,山东、大名、河南等地,没飘丁点雪花儿。刚过了大年,便有人盛传,说河南河北等地的麦子多旱死,开了春,麦价定然腾升,有些大商号早就暗暗地大量收购囤积麦子,准备发旱灾财。汪家舅爷听说这事儿,甚是心动,须知灾年的麦价,比丰年足足要贵出一倍来。现下收购,到开春发卖,少说也有五分的利。

便来蛊惑苏士贞与他一道做这贩麦子的生意,苏士贞却觉这消息散播太快,旱情过于夸大,似是有人在背后操纵,不想冒这个险。那汪家舅爷说不动他,便提出借些银子自己做这麦子的生意。谁知麦子收到二月中旬,山东河北等地突降一场淅沥春雨,本地旱情得到缓解。而又有人传出话来,说起河南的旱情并没有早先传得那般严重。尤其是临黄河一带,农田能借河水灌溉,收成并没有受太大的影响。

这消息一传来出来,麦子市价一落千丈。汪家那位舅爷因贪图大的,想一口吃个胖子,不但借了苏家的银子,还借了五千两的高利……剩下的事儿,苏士贞不说,苏瑾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麦价大跌,汪家舅爷折了本钱,借的高利不敢不还,还了那钱,苏家的银子就打了水漂了。

苏瑾暗自一笑,做期货风险大,可不是哪个人都能做地。那次麦子的生意,肯定是别有用心地人想操持麦价,从中间吃暴利,才故意散出去地。不过她又感叹,这太过发达的商业环境,让她实实在在没有多少空子可钻,只能老老实实,一步一步往前走。

跑了会儿神,苏瑾复又高兴起来,指着借据,兴奋地道,“爹爹,一年一分的利钱,三千两银子,借了五年有余,该讨多少回来?”

苏士贞道,“四千五百两。”

“好!”苏瑾将手在桌重重一拍,站起身子,笑嘻嘻的道,“爹爹,这下我们有银子了。四千五百两呢!”

苏士贞眉头微皱,“话是这样说,只是怕他没银子还。”

苏瑾哼笑了两声,“爹爹,你方才不是说,汪家舅爷现如今仍做着粮食的生意?四千两没有,四百两总有吧,四百两没有,四十两总有的!一年讨不完,就分两年,两年讨不完,就分三年!总之这银子一天要不完,他汪家和那位舅爷就别想清静!”

汪家毁亲时,只顾气,哪里想到这宗银子上面儿,现在苏瑾又提起来,苏士贞自然没二话,“好,就按瑾儿说的办。他汪家不仁在先,也怪不得我们不义。”

“是。人敬我们一尺,我们要敬人一丈。况且汪家不是与潘家作了亲嘛,有了有财的岳家做靠山。这银子讨起来,会容易得多呢!”

苏士贞道,“虽是要讨银子,也得想个万全的法子。这事我们合计好了再说,你先将你地事儿去办了!”

“好!”苏瑾将小红匣子抱在怀中,顺手抓起银袋子,“那爹爹先歇着吧,我这就叫梁直去给姚姐姐送信儿!”

姚玉莲没想到苏瑾这么快派人给她送信儿来,连忙随着梁直赶到苏家。此时苏瑾已将三十两银子称好,并拿手帕包了,坐在院中喝茶等她。对苏瑾的雪中送碳,她自是感激不尽,一直说日后有什么事儿,她能办到的叫苏瑾只管开口。

正说着张荀回来了。姚玉莲见状笑着起身,“我这下可知道苏妹妹为何迟迟不去学里了。”

苏瑾笑道,“只是这两天忙些。等安定下来,我便去了。”说着叫梁小青替她送客。

张荀见客人走了,自铺子里转进来,向苏瑾汇报,“小姐,今儿在清源山脚下的铺子里一一问过了。共有两家愿意做我们这鞋子生意的。小的寻思着,那地方非节日时人流并不很多,若选两家,怕他们在价钱上相互倾压,最终做主先选一户姓尚的人家。已把带去的鞋子尽数放在他铺子里,说好十天去人结一回帐,他那里若货物不够卖,就自来咱们铺子里提货。这是双方写的契子!”

苏瑾伸手将他递来的契子接过来,略扫了两眼,便收起来,“嗯,你办得对。那清源山下只要一家便好。你先下去歇着罢。”

………………………………………………………………………………

解释:前一章看有亲感叹古代商税高。实际上在现有史料中可以找到的记载是:明代的税,是按“贯钞”为单位,但在实际征收时,换算为银子。“一贯钞折银四厘”。银子的单位分别是:两、钱、分、厘。

这一章提到的年利一分,则是10%这个概念。与前文中提到的“常贵远要给苏士贞五分的利钱。实际是50%的利。”这两个是一个概念。。。(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喜欢生活在明朝请大家收藏:(www.175zw.com)生活在明朝175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生活在明朝最新章节 - 生活在明朝全文阅读 - 生活在明朝txt下载 - 某某宝的全部小说 - 生活在明朝 175中文

猜你喜欢: 最强农民凰者归来逆天全系灵师帝霸万兽朝凰无敌升级王踏星校花的贴身高手双响:紫藤抄凤帝九倾垂钓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