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175中文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370章 熊氏外戚

第370章 熊氏外戚 1/3

隗状不容置疑的口气让蒙武略感惊讶。

秦王政召他们回京就是商量攻击策略,如果中枢认定所拟策略不可更改,那召他们回来商量什么?

蒙武踌躇稍许,缓缓说道,“当初武烈侯曾就中原决战一事提出过建议,他和武成侯的看法一样,也是认为如果要摧毁齐楚合纵,必须先摧毁楚国。”蒙武说到这里看了秦王政一眼,继续说道,“为此武烈侯还数次进言于大王。”

这事大家都知道,当时咸阳打算在灭赵之后马上开始中原决战,至于决战怎么打,武烈侯和咸阳的分歧非常大,不过北方局势迅速恶化,此议旋即搁置。现在咸阳要发动中原决战了,攻击策略还是坚持过去那一套。

攻击策略的分歧实际上是源于各自政治目的不同。

秦王政和中枢要一战决胜负,所以集结主力攻杀齐国。齐国的实力比楚国强,但齐国的疆土比楚国小,而且齐国疆土的位置处在中原的东方,拿下齐国,大秦就占据了整个大河流域,基本上完成了中土的统一。

在这个时代,大江以东包括吴越之地,在中原人的眼里等同于蛮荒,就像秦国的关中之地一样,至今在中原人的眼里也还是落后的边陲,秦人也是一群半开化的野蛮人,而楚人在过去甚至自称为蛮夷。

中土人的地域观念非常强,尤其随着文化学术在中原的蓬勃发展,诸子百家自视高人一等,在传授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把这种浓厚的地域观念传承了下去。几百年来,关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土,而关东实际上包括中原韩魏、河北赵国和山东齐国,上溯春秋时期还有晋郑宋卫鲁等国。中土的文化学术中心也就是从中原的西河、鬼谷到河北的邯郸,再到齐国的临淄。所以秦国也罢,楚国也罢,他们本身的文化学术虽然在后世得到推崇,但在这个时代,因为他们处在中土的边陲,在所谓的中土人的眼里,在赵齐韩魏人的眼里,他们就是野蛮王国,就是野蛮人。

秦国的统一大业,在秦国君臣的心里,实际上就是拿下中原的韩魏、河北的赵国和山东的齐国,也就是大河流域的诸侯国,如今韩魏赵已灭(重建后的韩魏是秦国的附庸藩属,已经不是实际意义上的诸侯国了。)大河流域就剩下一个齐国。只要拿下齐国,统一大业就算完成。

想象一下,当秦国拥有了整个大河流域,把北方疆土尽数收入囊中,楚国还有抵抗之力吗?就算楚国想与大秦划江而治,那也不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妄想而已,毕竟这个时代的大江南部区域的确很落后,就算不是蛮荒也无法支撑楚国与秦国抗衡。

拿下齐国就算完成了统一大业,试想秦王政和中枢会在中原决战中做出何种决策?答案不言自明。

历史上秦国统一进程的最后阶段是先灭楚,后灭齐,也就是说秦王政一直把齐国这个最强大的对手放在了最后。宝鼎是按照这个思路去考虑中原决战的攻击策略,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随着他对历史的一点点改变,齐国并没有像历史上一样在大秦统一中土的过程中冷眼旁观任由秦国把其他诸侯国一一诛杀,相反,他们为了自身的生存和争霸中土的理想,早早就杀了出来,对秦国的统一大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由此大秦统一进程中最后阶段的攻击策略也就不得不做出改变。

湮灭在历史中的秘密太多了,尤其是齐国自始至终没有阻扰大秦统一中土的秘密已经不可考。就目前的形势而言,秦王政和中枢的决战策略没有错误,从政治的角度来说它甚至是非常正确的,而宝鼎和王翦的决战策略事实上是从军事角度出发,先打弱小的楚国,占据江淮,然后对齐国形成包围,一口口地吃掉齐国,步子迈得很稳,也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

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从秦王政和中枢的立场来考虑,宝鼎和王翦的策略也是要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而他们的政治目的就是控制朝政。从这一目的出发,如果按照宝鼎和王翦的策略,先集中兵力打楚国,那么这一仗的胜负就不是由咸阳所控制,而是被宝鼎所在的利益集团所控制。

中土正在统一,国策正在变革,各种矛盾正在聚集,尤其是权力和财富再分配的矛盾异常突出,王国各阶层、中央和地方,大家为了争夺统一后的权力和财富,正在角逐厮杀,此时此刻,各方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会施展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而中原决战正是各方施展大神通进行大厮杀的最好机会。

打楚国肯定是实施两路夹击之策,两路夹击就有主次之分,主攻方向就是东南战场,就是荆宛和江南两地的军队联手打九江。

荆宛军队控制在东南熊氏手中,大秦水师也控制在熊氏手中,江南军队名义上是控制在公子高和公子腾的手中,但实际上是控制在武烈侯的手中,控制在盖聂和十八方镇的赵人手中,控制在以庄翼、南山子为首的江南楚人手中。所以说,如果东南战场的胜负决定了中原决战的胜负,那么决战的胜负事实上就控制在宝鼎所在的利益集团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 - 大秦帝国风云录全文阅读 - 大秦帝国风云录txt下载 - 猛子的全部小说 - 大秦帝国风云录 175中文

猜你喜欢: 最强农民凰者归来逆天全系灵师帝霸万兽朝凰无敌升级王踏星校花的贴身高手双响:紫藤抄凤帝九倾垂钓之神